嘉定工业区这位擅长篆刻的老人不一般,竟然喜欢在这上面刻字!
篆刻艺术作为国粹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的悠久传统。主要用来制作印章的艺术,它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在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些篆刻都出自民间达人周猷生老先生之手。周老先生今年76岁,是嘉定工业区娄塘社区的居民。
周老先生年轻时候就喜欢书法、绘画。1997年退休的他为了丰富退休生活,开始钻研篆刻。对于没有篆刻基础的他,翻阅了很多的关于篆刻的书籍,遇到困惑的地方就虚心请教别人。
由于前期练手需要大量的印石,对于上了年纪的他来说,在印石上篆刻相当费劲,经常手上磨出水泡。
老人有一次无意间发现,家里有很多砖块,心想是不是可以在砖上篆刻,既便宜又很容易获得。由于砖块材质比较松软,不会特别费劲,非常适合他。从此之后,他就养成了在砖上篆刻的习惯。
除了砖头,老周还奇思妙想在南瓜蒂上篆刻。有一次,周老先生无意中听说南瓜蒂上也可以篆刻,出于好奇便找了很多南瓜蒂,风干、磨平之后,他发现在南瓜蒂上篆刻既容易上手,又小巧有趣。下面就是南瓜蒂印章。
这小小的方桌,就是周老先生创作的地方,看似简陋的环境,却丝毫不影响他的热情。
周老先生平时还热衷于书画、剪纸与写作。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绘画作品,以及惟妙惟肖的剪纸,将家里衬托得非常雅致。
这是一幅周老先生用甲骨文写的字,他说现在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慢慢流失,许多传统文化年轻人并不感兴趣,他感到非常惋惜。
这幅作品是老先生在1998年创作的,记录了他当时在合金厂工作的场景。
许多报纸都刊登过他的作品,包括从前家家户户都订的上海每周广播电视报。